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我院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合作邀请到台湾淡江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助理教授内田康先生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副教授杨炳菁女士来我院发表他们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向立志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年轻学人提供有益的建议。欢迎广大学生老师踊跃参加。为了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建议参加者提前阅读一下《寻羊冒险记》和《象的失踪》。
一.讲座安排
1.主题:村上春樹文学における神話の機能
主讲人:内田康副教授
时间: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下午2:00-5:0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9
2.主题: 从原本与译本的对比看文学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以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象の消滅」)为例
主讲人: 杨炳菁副教授
时间:2016年10月13日(星期四)下午3:00-4:0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9
3.休息时间:4:00-4:15
4.答疑时间:4:15-5:00
二.讲座发言提纲和主讲人简介
发言题目:村上春树文学中的神话之功能(村上春樹文学における神話の機能)
提 纲:对于日本当代作家代表之一的村上春树,评论家以前就认为,他的小说存在着神话结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创作于1980年的[1973年的弹珠子],它与日本开天辟地之神的神话和希腊神话中奥菲斯访问冥界有关,还有[海边的卡夫卡](2002年)受到了俄狄浦斯神话的影响等。村上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文化,受到广泛喜爱,就在于它援用了深植于人类普遍思考的神话结构。尤其重要的是,村上是如何将神话这一既古老又新颖的故事宝库收入囊中,进行独自的创作呢?在此次演讲中,讲师将就其最早的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1982年)进行分析,通过与希腊神话中描写的伊阿宗和特塞乌斯两位英雄的故事进行比较,揭示村上文学中的暴力和历史表现特征。
内田康(うちだ・やすし)
毕业于筑波大学,博士(文学)。现任台湾淡江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专业:日本中世文学,村上春树文学
研究成果(日文):
●(2015.8) 「〈他者〉〈分身〉〈メディウム〉―村上春樹、80年代から90年代へ―」(森正人監修、小森陽一・曾秋桂編集『村上春樹におけるメディウム―20世紀篇―』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2016.5) 「村上春樹文学と「父になること」の困難―「秩序」としての〈父〉をめぐって―」(『2016年第5回村上春樹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予稿集』(淡江大学村上春樹研究センター)
●(2016.6) 「村上春樹作品における〈暴力〉の両義性(パルマコン)―『海辺のカフカ』を中心に―」(森正人監修、小森陽一・曾秋桂編集 『村上春樹における両義性 Pharmakon』(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发言题目:从原本与译本的对比看文学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以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象の消滅」)为例
提 纲:考察目前有关译本与原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其研究目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提高译本质量;2、进行文化研究(文化批评)。文学研究的基础在于如何解读文本,而外语专业的外国文学研究者的优势则是通晓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如何突破既有的研究目的,在原本与译本的对比研究中寻找文学文本解读新的可能性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演讲以村上春树发表于1985年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象の消滅」)为例,通过具体分析,阐明如何通过译本与原本的对比对该短篇小说进行一种新的解读。
杨炳菁
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文学)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副教授
研究成果:
●2009年9月专著:《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年4月《<金枝>与村上春树的<1Q84>》 《名作欣赏》
●2012年4月《<金枝>与村上春树的<1Q84>》 《名作欣赏》
●2013年第5期《“我”与“象的失踪”——论村上春树短篇<象的失踪>中的“我”》《浙江600cc大白菜官网学报》
●2014年12月「村上春树小说中“面包店”的隐喻—论《袭击面包店》中袭击目标的设定(メタファーとしての“パン屋”――「パン屋襲撃」における襲撃のターゲットについて)」(『東北亜外語研究』)
600cc大白菜官网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2016年10月10日